中國位于亞洲東部,面積約為960多萬平方公里,地域遼闊、土壤資源豐富、類型繁多、世界罕見;此外,中國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耕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華夏兒女在這片土地上進行著各種生產、生活活動,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長期生產過程中,不斷地改造自然環境以適應于人類的生存需要。這些生產、生活活動不僅能加速土壤的演變,甚至能改變土壤的發展方向。因此,中國土壤的形成、演化與自然條件、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土壤學中,將影響土壤形成的各種自然條件歸納為地形、氣候、成土母質、植被、成土年齡等五大因素,稱為土壤形成因素或簡稱成土因素。由于不同地區各因素的具體內容和特點不同,各種因素還以不同的作用強度相配合,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土壤。
土壤是地球表層系統,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圈是覆蓋于地球和淺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構成的一種連續體或覆蓋層。它是地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地圈系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的交界面。既是這些圈層的支撐者,又是它們長期共同作用的產物,土壤是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也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種環境要素。土壤是一個時間上處于動態、空間上具有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分異性的三維連續體。
按照我國土壤發生類型可概括為紅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鈣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濕土(草甸、沼澤土)、鹽堿土、巖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土壤的形成和分類
土壤的形成和分類